低溫烘焙提質對褐煤著火燃燒特性影響的實驗研究
【摘要】:利用平面火焰燃燒系統并結合CMOS相機研究了不同熱協流溫度(1473 K、1673 K和1873 K)和氧氣濃度(φ(O_(2))=5%、10%和20%)下低溫烘焙預處理(200 ℃、250 ℃和300 ℃)對褐煤著火燃燒特性的影響,并分析低溫烘焙提質對著火延遲距離和火焰亮度的影響。結果發現,經過低溫烘焙預處理的褐煤顆粒在相同熱協流溫度和氧氣濃度條件下的著火延遲距離稍大于原始褐煤顆粒;在氧氣濃度為5%時,200 ℃烘焙褐煤的著火延遲距離在熱協流溫度為1473 K、1673 K和1873 K時較原始褐煤顆粒分別增加了0.24 cm、0.28 cm和0.13 cm;此外,烘焙溫度的升高會降低褐煤的著火距離,在1673 K-5%氧氣濃度下200 ℃、250 ℃和300 ℃烘焙溫度時對應的著火延遲距離較褐煤的增加值分別為0.28 cm、0.16 cm和0.11 cm。
|
|
|
|
1 |
肖毅;李瑛;;褐煤及其混煤燃燒特性試驗研究[J];能源工程;2012年05期 |
2 |
馮曉東,王淅芬,李敏,張新文;煤燃燒特性研究方法概述[J];能源工程;1998年01期 |
3 |
李文,李保慶;用熱重技術研究煤焦的燃燒特性[J];煤炭轉化;1996年03期 |
4 |
楊繼元;喬軍強;蘆海云;;煙煤燃燒特性的熱重分析[J];潔凈煤技術;2021年S2期 |
5 |
李曉棟;樊保國;金燕;楊海瑞;;油頁巖半焦燃燒特性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6年10期 |
6 |
姜德惠;;煙氣外循環對焦爐煤氣低氮燃燒特性的影響[J];化工管理;2021年24期 |
7 |
劉亮;李錄平;周孑民;閻宏杰;柏湘楊;;混煤燃燒特性的熱重分析法研究(英文)[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
8 |
謝峻林,何峰;水泥回轉窯用無煙煤燃燒特性探討[J];中國建材科技;1996年03期 |
9 |
聶其紅,孫紹增,李爭起,張曉杰,吳少華,秦裕琨;褐煤混煤燃燒特性的熱重分析法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1年01期 |
10 |
馬愛玲;;生物質與煤混燒燃燒特性參數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20年03期 |
11 |
夏云春;;燃油含水對燃燒特性的影響[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
12 |
張軍,漢春利,王夕華,徐益謙;煤顯微組分富集物燃燒特性滴管爐試驗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2年05期 |
13 |
李永華,陳鴻偉,劉吉臻,馮兆興,李振中,黃其勵;混煤綜合燃燒特性試驗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2年06期 |
14 |
邱寬嶸;由熱重分析數據計算煤的燃燒特性指數[J];煤質技術;1994年01期 |
15 |
邱寬嶸;;煤的熱解和燃燒特性指數[J];煤炭分析及利用;1993年04期 |
16 |
袁亞強;何志軍;韓嘯;張豐皓;湛文龍;張軍紅;;準顆粒中燒結用燃料燃燒特性[J];鋼鐵研究學報;202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