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的審美維度
【摘要】:“誠”作為中國古典美學之源,自《中庸》以來就日益確立起形而上學最高本體的地位,《易傳》中對“誠”的發微使其美學內涵愈加豐滿,周敦頤在《通書》中明確“誠”作為本體的美學思想及牟宗三側重從心性美學角度生發“誠體”,這些對“誠”各角度的審視使“誠”成為了儒家哲學不可跳過的美學之維。同時,“誠”有著通天命與立人極的美學作用,“誠”之美既可顯露于形上之天道,又可呈現于形下之人道,并可實現中西互通、互動的凝視。追溯其美感之源,主要體現于本體與“體誠”過程的純粹美、境界形態與人格修養的道德心性美、圓融通達的中和美以及崇高精神與以小見大的意境美四重維度。
【相似文獻】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