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因子H關鍵結構域野生型及突變型克隆載體的構建表達與功能初探
【摘要】:目的 構建并表達補體因子H (complement factor H,CFH)關鍵結構域蛋白,即野生型短同源重復序列(shortconsensus repeats,SCR)7和SCR19-20,突變型SCR7 Y402H、SCR19-20 R1210C、SCR19-20 R1215Q,探討CFH基因突變導致補體過度激活疾病的可能機制。方法 采用In-Fusion反應,將編碼SCR7 (386~446位氨基酸)和SCR19-20 (1 107~1 231位氨基酸)的cD NA序列分別克隆入pE T-47b (+)載體,定點突變引入3個預期突變位點Y402H、R1210C和R1215Q,再將攜帶pE T-47b (+)載體6-His純化標簽的CFH-SCR7和CFH-SCR19-20野生型和突變型重組質粒導入穿梭載體pN CMO2,在短芽孢桿菌中進行上述蛋白結構域的表達、Ni-NTA樹脂純化、SDS-PAGE電泳和蛋白質印跡法鑒定。通過檢測其與肝素的親和能力初步鑒定野生型與突變型的功能差異。結果 成功構建了CFH關鍵結構域SCR7和SCR19-20的野生型和突變型重組表達載體pN CMO2-SCR7、pN CMO2-SCR19-20、pN CMO2-SCR7 Y402H、pN CMO2-SCR19-20 R1210C、pN CMO2-SCR19-20 R1215Q。5種重組體均高效表達且經抗6-His抗體和特異性抗CFH單克隆抗體進行蛋白質印跡法實驗驗證均為相應正確蛋白。SCR7 Y402H比野生型的肝素親和力強,R1210C和R1215Q均比SCR19-20野生型親和力弱。結論 成功構建并表達了CFH SCR7和SCR19-20突變體,初步鑒定了突變蛋白結構域的功能,為體外進一步研究CFH基因突變致補體過度激活類疾病發生的可能機制奠定了實驗基礎。
|
|
|
|
1 |
許偉;苗敏;唐曉鳳;劉永勝;;番茄中一個抗病基因功能的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
2 |
朱葆華;王麗娜;楊官品;赫勇;李色東;潘克厚;;轉基因與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生理特性的比較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14年01期 |
3 |
方仲佩;孫鵬;王倩文;張亮;劉買利;張許;;天然同位素豐度野生型酵母細胞色素c構象變化的核磁共振檢測[J];波譜學雜志;2019年04期 |
4 |
張業,崔玉坤,吳寧華,沈珝琲;野生型p53對熱休克蛋白90β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0年03期 |
5 |
歐陽平,許頂立,劉伊麗,侯玉清,黃洪蓮,戴云,劉新垣;野生型p53基因轉移預防血管成形術后再狹窄的實驗研究[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
6 |
金磊;岳軍;杜彩萍;侯筱宇;;野生型MLK3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表達[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
7 |
李艷利,王若寧,張一鳴,陳丙鶯;含野生型p53cDNA重組逆轉錄病毒的制備[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
8 |
胡鈺;劉國梁;李凡;;2006年長春市兒童野生型麻疹病毒基因序列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10期 |
9 |
周磊;韓一帆;段志強;;含溴結構域蛋白2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21年04期 |
10 |
徐婭佳;王玉燕;葉榮;;結構域B在鼠冠狀病毒S蛋白的抗原性及膜融合中的作用[J];微生物與感染;2020年01期 |
11 |
焦豫良;王淑軍;呂明生;房耀維;劉姝;;多結構域酶的結構域進化關系[J];生命的化學;2012年01期 |
12 |
王云華;病毒晚期結構域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2004年01期 |
13 |
方福德;結構域[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4年05期 |
14 |
張穎,周艷,管遠志;EPEC野生型O119與H511對HEp-2細胞粘附力比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1年03期 |
15 |
童坦君;;P53的抑癌原理及應用前景[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93年01期 |
16 |
王燕;石強;薛志東;;蛋白質結構域劃分方法及在線服務綜述[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年01期 |
17 |
徐玨;許傳蓮;杜方堯;;畢赤酵母高密度發酵表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C-結構域[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0年04期 |
|